虽然学习厨艺目的不纯,但方休绝对没想到这件事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惊喜。

    方休来自后世,国企中层领导到处出差,见过吃过的名菜不计其数,华国广博,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菜,很多菜说出来,这个时代的人绝对闻所未闻。

    那些工序繁琐或者需要极致刀工的菜如开水白菜和牡丹鱼片暂且不谈,还有那些独门秘方调味料方休更不可能知道,他只是把自己熟悉或者多少了解一些作法的菜一一拿出来,按照竹简的指导一点一点改进。

    仅仅十多天,方休的厨艺大幅度提高,自觉到大饭店当主厨肯定不行,但是开个小馆子生意绝对不错。

    但不断练习的过程中,他五感之中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味觉开始发生作用。

    味觉对厨师的影响极大,判断菜品是否符合标准,及时调整菜品味道,或者在新菜品的创新和研发时准确识别原材料的成分和搭配,味觉都至关重要。

    某个都市情感电视剧里,那个问西瓜保不保甜的家伙,就是因为失去味觉才从米其林厨师变得穷困潦倒。

    方休在练习做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味觉的敏感度甚至超过了竹简说明书中的范畴,有些菜按照说明书的指导已经达到极高标准,竹简的评价都是优秀。

    可是通过自己极致的味觉,方休总是觉得意犹未尽,仿佛这些菜品依旧大有潜力可挖。

    不仅仅如此,菜品讲究色、香、味俱全,所以方休的视觉、嗅觉也可以应用到做菜上,甚至包括触觉。

    尽信书不如无书,方休很快意识到这一点,他重新制作那些已经完全掌握的菜品,利用自己敏锐的五感一点一点的调整,包括用味觉判断调料配比的一点点变化,嗅觉对菜的香味如何区分,以及视觉上菜色的更完美搭配。

    甚至在切菜炒菜时,也能通过触觉一点一点的感知,如何在切菜时更加合理,更符合纹路尽量不破坏菜的纤维,还有炒菜时对于火候的判断等等。

    就这样,在不断的试菜,不断的调整方法,经历了很多次失败,方休终于通过自身五感突破了竹简的限制。

    他现在做出来的菜,竹简已经完全无法指导,甚至评价只有一个字:服。

    当方休做到这一点后,也终于确信,竹简可以帮助提高自己,但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竹简永远无法限制的,也不该被竹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