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盾兵的训练,相对而言,那可真是小菜一碟。

    让他们舞刀弄盾,左挡右劈,虽说一开始也会手忙脚乱,但没过多长时间,基本都能像模像样。

    可这鸟铳的射击训练,那简直就是个大麻烦,堪称“老大难”问题。

    这难,并非士兵们都是“神箭手”的反义词——怎么都打不中靶心,而是训练火器这事儿,那成本高得吓人。

    在这大明朝,就算是一根精良的鸟铳,那铳管的使用寿命也就是几十次。

    用工部造办处的匠人曾私下嘀咕:“一根精铁铳管的寿命,比南京秦淮河花魁的恩客还短。

    每天打个几次,十几天后,一根铳管就报废了,就跟那被榨干了的老牛,罢工不干了。

    重新锻造枪管,从开炉锻铁到钻孔打磨,没个把月甭想见着成品。

    大批量下来,所需的银子也不少。

    而且这个射击训练,没有大量的弹药量是不要想出来的。

    铅子可以让堡内工匠造一些,不过武长风现在的子药硝土,基本上是向外购买。

    银钱与子药原料问题,严重制约着武长风火器兵的发展。

    不过武长风相信这个问题自己有办法解决,军中的那些鸟铳手,武长风还是让他们尽情练习。

    此时在堡外那个还是非常简陋的较场上,火铳的击发声音啪啪不绝。

    武长风正站在一队士兵面前看一个鸟铳兵在射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