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很是坦荡,大大方方地看着林深。他也不是没想过要不要把这份功劳扣在自己脑袋上,这是常例。
就像是李泰编著了《括地志》,但真正出功出力的人有很多,李泰出力反而是相对较小的那个人。
括地志全文有五百多卷。
这是李泰一人能做到的?
可最后这份功劳还是全部都落在了李泰头上。
只是因为李泰是魏王,是皇子,是李世民的儿子。
李恪也想像李泰那样,把这一份贪天的功劳给贪图下来。
是的......
贪天的功劳。
在李恪眼里,这的确就是这样的一份功劳,不,不止是在李恪的眼里,是在几乎所有大唐人的眼里,他们农研所现在研究的东西,就是贪天的功劳。
虽然这粮食是楚王殿下提供的,他们只是种植。
但就是这边角的“种植”工作,就足以让任何一个人青史留名,足以让百姓们给他供一个像。
越是种植这些粮食,看着它们渐渐成长起来.......
李恪就越是心惊。
这些粮食,和大唐原本的粮食相比起来,产量可是翻了数倍,一块地本来只能养活一户人家,现在就能够养活五户、十户人家!
就像是李泰编著了《括地志》,但真正出功出力的人有很多,李泰出力反而是相对较小的那个人。
括地志全文有五百多卷。
这是李泰一人能做到的?
可最后这份功劳还是全部都落在了李泰头上。
只是因为李泰是魏王,是皇子,是李世民的儿子。
李恪也想像李泰那样,把这一份贪天的功劳给贪图下来。
是的......
贪天的功劳。
在李恪眼里,这的确就是这样的一份功劳,不,不止是在李恪的眼里,是在几乎所有大唐人的眼里,他们农研所现在研究的东西,就是贪天的功劳。
虽然这粮食是楚王殿下提供的,他们只是种植。
但就是这边角的“种植”工作,就足以让任何一个人青史留名,足以让百姓们给他供一个像。
越是种植这些粮食,看着它们渐渐成长起来.......
李恪就越是心惊。
这些粮食,和大唐原本的粮食相比起来,产量可是翻了数倍,一块地本来只能养活一户人家,现在就能够养活五户、十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