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原来是手下留情了。

    想到此君先前的辉煌战果,施大人就忍不住捏一把汗,心想短短两三个月,先后得罪了锋林与漕帮,亏得孟公还想延揽此人、挖昭王墙角。

    这么能惹事,放在昭王那边不好吗?

    他一边腹诽,一边开庭。

    案件本身倒是比较明白。

    其一,核心人证很全,曲诗文会的商人们几乎是文化人,表达能力很强,将前因后果、细枝末节都讲得清楚明白,没什么含糊处。

    这省下了大量的时间。

    毕竟官府断案,最浪费时间的环节,就是听双方当事人把事情讲清楚。

    其二,犯罪嫌疑人马伏龙似乎遭受重大打击,问什么话,只是不答,不配合但不反抗,对一切控罪都没有异议。

    不过,证据链里还有一些缺失。

    譬如受害者遗体不见,缺乏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否则以齐国极为发达的武科法医学,只要找到受害者的遗体,经过伤口的验算检测,再结合目击者们的口供、对马伏龙进行武修侧写,就能从炁流残余、受击痕迹、发力习惯等方面直接印证此人的杀人嫌疑。

    相貌可以伪装,指纹可以磨掉,武者的武道习惯却是独一无二。

    事关六大派权贵,施大人知道流程规矩,案子审得极细,又派遣文书详细录下各人供词,各自按压手印,收入籍册,准备汇编报告。

    虽然马伏龙全程闭目、一语不发,可这也只是初审,只要人证口供齐全就已足够……说到底,这案情确实极为清晰明了。